电子科学与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 本科专业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隶属院系部: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学历层次:本科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具有电子集成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学科素养和工程开发素养;能够针对集成电路、微电子、光电子等应用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承担电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任务;创新意识强,有能力继续学习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需要。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电子科学领域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科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正确识别与表达固态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实现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调研进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固态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实现中的工程问题,正确选择器件电路结构及设计工艺流程,能够设计出满足基本参数及性能指标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够体现创新意识,同时考虑社会效益、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针对固态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实现中涉及到的材料、器件、工艺环节及电路的复杂工程问题,利用科学方法进行工程研究及理论分析,通过设计实验、合理使用仪器设备、分析数据与解释现象,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的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固态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实现相关的工程背景知识,对相关的工程实践活动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该工程活动或工程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对微电子工艺相关的化学药品使用、化学废气废液的排放对人身安全与环境污染等可能产生的影响有清醒认识,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固态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实现中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够正确使用与回收工艺相关化学药品,能够正确使用与处理电子耗材等。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根据团队需要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完成对应角色需要承担的任务。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干课程:

专业导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等。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仿真实训、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MATLAB仿真实训、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实训、单片机课程设计、企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其中企业综合实习的内容要求结合本专业性质和企业实际以课题和项目的形式拟定,考核方式先以单项计分,然后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专业特色: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为河南省品牌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郑州地方高校急(特)需专业。以集成电路与光电子技术为核心,构建“理论+实践+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融合电路分析、光电技术、EDA设计等硬核课程,配套现代化实验室及创新实践平台,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师资团队汇聚河南省优秀教师及行业专家,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获专利近20余项。学生通过“课题引领式”学习及企业实习,在“互联网+”、电子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体现产教融合及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

就业去向:

1.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电路的设计与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工作;

2.能从事电路焊接、调试、维修、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的工作;

3.能从事电子、通信、计算机、光伏等行业的制造、维修以及相关设备的操作、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4.从事高等职业教学工作。

技能证书:

(高级)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大赛等项目;基本技能证书: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证书、普通话证书等

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模块

课程性质

学分

学时

其中

学分占比

理论

实践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思想政治类

17

296

236

60

10.1%

人文社科类

23.5

532

356

176

14.0%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

26

456

388

68

15.5%

选修

6

96

96

0

3.6%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30

528

468

60

17.9%

专业教育课程

必修

12

220

180

40

14.9%

选修

13

223

169

54

跨学科拓展课程

选修

4

58

58

0

2.4%

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实践

(19)

/

/

/

33.0%

创新创业实践

4

/

/

/

劳动教育实践

1.5

/

/

/

集中实践

31

/

/

/

合计

168

2409

1951

458

选修课比例:13.7%

主讲教师

朱小会,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与处理。现任河南省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课教师,曾多次荣获郑州市优秀教师、校级优秀教师、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主要担任《单片机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课堂讲解语言生动精彩,气氛活跃,善于和学生沟通,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能结合平常生活中例子分析重点、难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共发表论文19篇,主持或参与厅局级项目20余项,授权专利60余项,科技成果鉴定2项。人生格言: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袁玉霞,硕士研究生,教授,光电子专业,主讲课程: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类专业英语等。任职以来,先后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1篇、核心论文3篇,参编著作和教材3部,主持河南省科技厅项目2项、河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3项、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和河南省社科联项目6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等。

张亚超,副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讲《传感器应用原理》《EDA技术与VHDL语言使用教程》等课程。先后参与了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河南省教育厅项目《整合民办高校优势学科资源、推动民办教育持续发展》、河南省科技厅项目《基于SOPC的便携式波形观测分析系统》、河南教育厅科技攻关《便携式小麦品质快速检测仪研究与开发》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郑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等。

郭禧斌,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与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课教师,曾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优秀科研工作者等称号。主要担任《电力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个人动手能力。科研工作中,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SCI、EI等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厅局级项目10余项,授权专利20余项,科技成果鉴定3项.

 

冯丽娟,讲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电子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专职教师。主讲《传感器原理及应用》《EDA电子设计》《专业英语》等课程。先后主持及参与省厅级项目5项,校级项目5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篇;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荣获校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李娟,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讲师,主讲《传感器原理及应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担任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自任职以来,主持和完成校级教改项目1项,参与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论文6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王茜,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2023年毕业于信阳师范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目前担任郑州科技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专职教师,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致力于建立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探索知识的奥秘。曾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并在SCI期刊上发表了2篇学术论文,授权国家专利3项。持续关注行业前沿动态,努力保持学术活力,以便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学术知识和见解。

教学设施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

本实验室配备:模拟电路实验箱、数字电路实验箱、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等。

开设实验项目: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射极跟随器,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指标测试,直流稳压电源指标测试,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低频功率放大器、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寄存器、时序逻辑电路、555集成定时器等。

能力培养: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实验,实现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对电子技术实验方法的学习研究和基本工程素质的培养,为学好其它电类专业课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单片机实验室

本实验室配备:单片机、计算机。

开设实验项目包括:端口I/O实验,交通灯控制实验,外部中断实验,定时器实验,计数器实验,串行口通信实验,扩展RAM实验,扩展8155实验,串行EEPROM、看门狗接口实验,七段LED显示实验,键盘实验等。

能力培养:增加了系统的开放能力和可扩充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便了学生和老师实验程序的编制和调试。本实验室主要承担《单片机原理》等相关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