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本科专业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隶属院系部:机械工程学院
学历层次:本科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与科技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应用研究、产品技术服务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5年左右,能够胜任机械工程师岗位工作,成为技术骨干。
培养要求:
经过4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零部件、设备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机械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工业机器人、机床电气控制、单片机应用技术。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课内实验、独立设置的物理实验课、创新创业实践、公益劳动、军事训练、机械零件测绘、金工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电工实习、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课程设计、数控编程与操作实习、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课程设计、企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
专业特色: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郑州科技学院开设的首批本科专业,是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品牌专业、学科专业建设资助项目专业,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第八批河南省重点学科)、机械学科(新一轮河南省重点学科)的重要支撑。拥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机械制造教研室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国家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尤其是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该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机遇。
就业去向:
该专业就业范围几乎涵盖所有与机械工程、制造技术、自动化控制相关的领域。从传统机械领域到高端制造、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技术等新兴领域,均有广泛的就业机会。除了技术岗位,毕业生还可以从事项目管理、技术咨询、设备销售等工作,职业选择多样化。同时,该专业也为科研、教育领域输送人才,适合有志于技术研究或教学的学生。
1.机械设计工程师:从事机械产品、设备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如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工程机械等领域。
2.制造工程师:负责生产线的规划、制造工艺的优化以及生产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3.自动化工程师:从事自动化设备的研发、编程、调试和维护,如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
4.研发工程师:参与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推动机械制造领域的进步。
5.项目管理:负责机械工程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与实施。
6.设备维护与管理:负责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保养。
7.其他领域:如教育、科研、技术咨询、销售等。
技能证书:
普通/数控车工、普通/数控铣工、钳工、电工、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
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模块 |
课程性质 |
学分 |
学时 |
其中 |
学分占比 |
||
理论 |
实践 |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 |
思想政治类 |
17 |
296 |
236 |
60 |
9.24% |
人文社科类 |
23.5 |
532 |
356 |
176 |
12.77% |
||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 |
28 |
492 |
408 |
84 |
15.22% |
||
选修 |
6 |
96 |
96 |
0 |
3.26% |
||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 |
42 |
672 |
566 |
106 |
22.83% |
|
专业教育课程 |
必修 |
18 |
288 |
248 |
40 |
9.78% |
|
选修 |
4 |
64 |
64 |
/ |
|||
跨学科拓展课程 |
选修 |
4 |
64 |
64 |
/ |
2.17% |
|
实践教学环节 |
课程实践 |
(22) |
/ |
/ |
/ |
34.51% |
|
创新创业实践 |
4 |
/ |
/ |
/ |
|||
劳动教育实践 |
1.5 |
/ |
/ |
/ |
|||
集中实践 |
36 |
/ |
/ |
/ |
|||
合计 |
184 |
2504 |
2038 |
466 |
选修课比例:7.61% |
主讲教师:
|
王金凤,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主讲《机械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课程。 |
|
王桂录,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州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机械制造教研室主任,曾被表彰为“河南省文明教师”“郑州市优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荧光玻璃设计制备及产业化应用,主持/参与省级教科研项目5项、横向课题2项,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14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指导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大赛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学科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2项、省级奖15项。 |
|
曹安港,中共党员,副教授,毕业于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主持/参与河南省科技厅、教育厅项目7项,承接横向课题5项,先后发表SCI、EI、核心等论文20余篇,另与河南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黎明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第703研究所等学校、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主讲《CAD/CAM技术》《先进成图技术》等课程。 |
|
张志永,副教授,九三学社社员,数控车工二级技师,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精密工程、数字化仪器与技术。主持2项、参与3项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主持1项、参与3项河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主持/参与郑州市社科联调研课题2项,参与2项市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发表论文7篇,其中中文核心论文4篇,SCI、EI论文收录4篇,授权专利10余项。主讲《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计算机绘图》等课程。 |
|
张晓莹,中共党员,副教授,电工二级技师,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与理论专业,研究生学历。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审专家库专家,机械工程学院督导员。主持参与完成15项省市级课题,参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24篇,其中SCI2篇,中文核心10篇,鉴定成果5项,申请并授权专利24项。主讲《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 |
|
孔玉强,副教授,毕业于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发表期刊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参与教科研项目9项,主讲《流体力学与流体传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 |
|
郭莹莹,中共党员,讲师,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历。主持参与并完成科技厅攻关及教育厅项目共9项,承接横向项目1项,发表论文3余篇,参编教材3项,授权实用新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7项,主讲《机床电气控制》《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 |
|
徐要伟,讲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多年企业工作经验,授权专利、著作权10余项;主讲《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等课程。 |
|
周俊俊,中共党员,讲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发表核心论文2篇,参与两项省科技厅项目,主讲《金属切削原理与机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 |
|
张立潇,工程师,工程硕士。曾在某大型国有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主持并深度参与多种厢式汽车的设计工作,授权专利10余项,主讲《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业机器人》等课程。 |
|
李芳,中共党员,助教,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工学硕士。主持开封社科联项目1项,参与校级重点研究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2篇。主讲《机器人原理及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 |
|
窦健强,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横向项目2项,参编教材《产品逆向设计》,发表论文2篇,其中SCI1篇,主讲《工程制图》《逆向设计与3D打印技术》等课程。 |
教学设施
|
数控技术创新实验室是集数控高级编程、加工、模拟仿真、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机床装调与升级改造、科研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实验室宗旨为“搭建平台、带动学科、促进转化、开放集成”。以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加强数控技术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数控技术的优势特色方向,牵引相关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增强其核心竞争力,逐步发展成为开展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的共享平台和科研创新基地,为学校科研上水平提供支撑,并为中原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
郑州科技学院和中联重机河南有限公司校企共建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中心,系郑州科技学院“引企入校”、中联重机“走进校园”建设项目之一。培训中心总占地面积1200m²,由9个培训模块组成,分别是:基础模拟训练区、总装技能训练区、品质检验区、安全技能区、焊接技能训练区、涂装技能训练区、素质拓展区、液压电器研发区以及模拟班组实践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