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

当前位置: 首页 > > 本科专业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隶属院系部:财经学院

学历层次:本科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开放型经济发展需求,扎根郑州,立足河南,辐射全国,主动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数字化”“外语能力”“实操技能”作为专业特色,培养具有国际经贸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以及在数字经济时代具有全球视野、数智经贸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要求:

经过4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

1.基础性知识。接受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系统训练,掌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基础理论、管理学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专业性知识。了解从事国内外经济与贸易活动规律、法律法规和惯例,掌握国际商务业务中的谈判技巧、国内外商务活动知识和商务文书的构成和写作规范、商务沟通的相关知识,熟悉商业活动业务内容、业务流程和业务操作。

3.工具性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所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

4.通识性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优秀思想文化,掌握科学常识和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5.知识获取能力。养成良好自我学习习惯,学会利用现代科技与信息等高效渠道和途径获取新知识,具备自我学习知识、自我消化知识、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6.知识运用能力。具备洞察问题、提炼问题、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创新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习惯,具备进取意识和探索精神,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8.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跨文化交流的兴趣,养成尊重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及风俗等的良好素养,在读、说、听、写、译等各方面熟练掌握1门外语。

9.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富于进取,具有团队意识。

10.科学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全球化视野,掌握自然科学常识,跟踪科技发展动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11.职业素质。培养高尚职业道德,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职业技能素质和较强的法律意识,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和贡献社会精神,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12.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主干课程: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双语)、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双语)、外贸函电、国际结算、跨境电子商务实务。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劳动实践、企业认识实习、外贸市场调研、经济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商务模拟谈判、国际贸易综合模拟实训、跨境电商平台模拟仿真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专业特色:重视培育学生的全球视野、跨学科综合能力以及数字与智慧经贸技能。通过系统化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将获得坚实的经济学基础、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和电子商务运营技能,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

就业去向:毕业后能在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政府与国际组织、国际金融与投资机构、咨询与研究所等从事国际贸易和市场拓展工作、销售、进出口跟单/关务、企业国际业务拓展与管理、商务谈判、国际金融和投资业务、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咨询等工作。

技能证书:全国外贸跟单员、全国外经贸单证员、报关水平测试、银行从业资格证、跨境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等。

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模块

课程性质

学分

学时

其中

学分占比

理论

实践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思想政治类

17

296

236

60

10.3%

人文社科类

23.5

532

356

176

14.2%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

12.5

230

206

24

7.6%

选修

6

96

96

0

3.6%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26.5

492

480

12

16.1%

专业教育课程

必修

18.5

376

336

40

24.8%

选修

22.5

404

386

18

跨学科拓展课程

选修

4

64

64

0

2.4%

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实践

13

/

/

/

28.8%

创新创业实践

4

/

/

/

劳动教育实践

1.5

/

/

/

集中实践

29

/

/

/

合计

165

2490

2160

330

选修课比例:19.7%

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教6人,硕士学位获得者16人,双师型教师15人。

徐向慧,教授,硕士,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运营、跨境电商运营与管理等研究。主讲《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实务》等课程。发表论文18篇,著作9部,完成省市科研项目50余项,指导学生国家级、省级竞赛18项。河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先进个人,多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王自娜,硕士,副教授,中级经济师,双师双能型教师,主讲课程《国际贸易理论》《跨境电子商务实务》《报关实务》等。主持并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参编教材5部,编著1部。荣获“河南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老师”“优秀教师”“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任蕾,硕士,副教授,双师双能型教师,主讲《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执教期间,秉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操守,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坚持以自身的言行雅正感染学生。在科研方面,积极投身于学术研究,主持并参与了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为学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次指导学生参与专业竞赛,屡获佳绩。

李亚平,硕士,副教授,双师双能型教师,主讲课程《外贸函电》《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英语》等。主持并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1篇,出版著作1部。荣获校级“优秀教师”、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称号。

陈慧娟,硕士,副教授,国际贸易,企业管理,跨境电商运营管理等研究,主讲课程《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等课程。主持及参加省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校级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8篇。主参编教材5部;获得优秀教师、优秀论文指导老师、九三学社优秀社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刘香莉,中共党员,硕士,中级经济师,讲师,主讲课程《国际结算》《报关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主持并参与省市级课题17项,其中科研成果获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9篇,出版著作1部。多次指导学生参加OCALE、POCIB等比赛并获二等奖等奖项,参加全国数字贸易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竞赛和全国跨境电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竞赛均获一等奖,荣获“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管理服务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王晋哲,讲师,硕士。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研究方向。主讲国际金融、跨境电子商务实务等课程。主持并参与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参编教材3部。

唐颖,硕士,讲师,双师双能型教师,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方向。主讲课程《国际市场营销》《直播营销》《韩国语》《商品学》等。主持并参与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9项,其中科研成果获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11篇。多次指导学生参加OCALE、POCIB等比赛并获一等奖等奖项,参加全国数字贸易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竞赛和全国跨境电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竞赛均获一等奖,荣获“科研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等称号。

涂谜,中共党员,硕士,中级经济师,助教,主讲课程《电子商务概论》《跨境电子商务交流与沟通》等。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

罗鑫,硕士,助教,主讲《国际经济学》《跨境电子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写作》,主持并参与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两篇,多次指导学生跨境电子商务比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大赛事。

邓雅馨,硕士,毕业于韩国忠北大学。主要承担《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图片处理与店铺装修》《新媒体营销》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电商领域,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对行业的前沿趋势、运营的精细模式都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张文锦,毕业于佛山大学,国际商务硕士,现任郑州科技学院财经学院专职教师。主讲《国际物流学》《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及《商品学》等课程,深耕国际物流与跨境电商领域。在《国际公关》等优秀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聚焦跨境电商供应链优化研究。参与多项政府及企业咨询项目,主持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研究课题。

寇梦晓,硕士,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助教。主讲《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及《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具备丰富的外贸企业实战经验,熟悉进出口业务流程。

王萌,中共党员,硕士,主讲《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物流管理》《服务营销学》等课程,发表学术期刊2篇,EI检索1篇。具备扎实的学术背景和教育教学经验,善于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施

国际贸易模拟演练中心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实训室,现有专业实训软件3套,实验室同时提供证券模拟交易平台、ERP沙盘的模拟演练系统等实训平台,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应用、金融投资等技能。

直播培训室提供实时互动教学功能,支持屏幕共享、白板工具、视频音频互动,支持录制回放,适用于在线培训、远程教育、企业内训等多种场景。为培养更多主播做好服务。

双向数字化传输室利用数字技术实现高效、稳定的信息传输。支持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多种信号的双向传输,确保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该传输室通常配备先进的网络设备和管理系统,具备高带宽、低延迟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远程教育,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