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 本科专业 > > 音乐学

文化艺术的支柱产业,培养中原地区音乐专业人才


专业名称:音乐学

隶属院系部:音乐舞蹈学院

学历层次:本科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好的专业技能,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出色演奏(唱)技能、创编排演的能力,能够在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机构、文化研究机构、社区文化团体等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研究、创作、评论、管理、宣传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或学习深造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

目标1——专业能力:熟悉社会受众、教育要素及相关政策法规,具备发现、指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声乐、器乐、钢琴、舞蹈等专业技术能力;具备艺术培训、实施中小学音乐教学或创编排演、音乐活动策划指导能力,以及组织和策划各类社会音乐活动的能力。

目标2——认知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适应社会和教育环境发展;具备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教材教法等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了解地方音乐文化,拓宽专业知识领域,丰富音乐专业素养,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目标3——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文艺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拥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抗挫折能力。

目标4——职业成就:具备沟通、交流与管理能力,具有进行音乐教育教学以及音乐研究、创作、管理和策划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艺术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在工作团队中能作为主要成员发挥骨干作用,能够达成具体音乐艺术领域或岗位的职业成就。

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1.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必备的汉语言和外语口语表达等文化基础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系统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掌握音乐史、教育学、心理学和相关教育阶段的教材教法,了解国内外音乐教学基本原理和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动态等专业基础知识。

3.专业方向知识:了解地方音乐文化,拓宽专业知识领域,掌握声乐演唱基本技术知识、钢琴演奏基本技术知识、钢琴即兴伴奏、合唱与指挥的基本技术知识、弹唱的基本技术知识等技能知识。

(二)能力要求

4.基础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熟练操作计算机处理日常业务工作的能力;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良好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自我提高和学习能力。

5.专业技术能力:掌握音乐学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声乐、器乐、钢琴、舞蹈等专业技术能力;具有演唱中外声乐作品、演奏不同时期和风格的器乐作品能力。

6.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专业能力,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音乐表演和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具有准确分析、评论、编辑、赏析的音乐理论能力。

7.编排策划能力:具有开展专业艺术培训、合唱编排与指挥、 小型乐队编排与指挥、指导课外艺术活动等音乐活动策划及指导能力。

(三)素质要求

8.政治素质:要求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拼搏奉献的精神。

9.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等。

10.心理素质:具有乐观的人生态度、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评价自我、适应环境和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

11.审美素质: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批判性思维、文艺评论、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

12.职业素质:具有社会交往、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素质,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音乐学专业的理论前沿及行业发展动态,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向更宽广的专业领域拓展的素质和能力。

主干课程:

基础乐理、形体训练、视唱练耳、和声学、中国音乐史与名作鉴赏、西方音乐史与名作鉴赏、声乐、器乐、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民族民间音乐、音乐美学。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内实验(实践)、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军事训练、公益劳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或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

专业特色:

音乐学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民办教育特色及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富有创意地构建了“N+3”实践教学模式,即“N团队”实践能力和三个针对性技能培养。

“N团队”指:“合唱团”“管乐团”“曲艺团”“民乐团”“舞蹈团”“筝乐团”“电声乐队”等实践团队;“三能力”指台上能“说”、能“唱”、能“奏”、能“弹”、能“跳”,台下能“编”、能“写”、能“导”、能“评”,台后懂“声”、会“光”、懂“电”、能“制”;以达到“技能拓展、能力提升”的培养目标。

就业去向:

1.在艺术中心、老年大学从事声乐、器乐、舞蹈、语言等方面的教学工作;

2.担任中小学音乐教师;

3.担任文艺演出团体、企事业单位演员;

4.在文化机关、出版社及广播、影视部门从事编辑、评论和管理等工作。

技能证书:

教师资格证、演员证、钢琴调律师证、编导证、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证书。

学时学分分配/部分主讲教师/部分教学设施:

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模块

课程性质

学分

学时

其中

学分占比

理论

实践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思想政治类

17

296

236

60

11.1%

人文社科类

23.5

532

356

176

15.3%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

2

48

24

24

1.3%

选修

6

96

96

/

3.9%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42

672

404

268

27.3%

专业教育课程

必修

声乐

22

356

172

184

14.2%

器乐

21

336

174

162

13.7%

理论

21

336

216

120

13.7%

专业任选课

7

116

64

52

4.6%

跨学科拓展课程

选修

4

64

64

0

2.6%

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实践

41

/

/

/

46.9%

创新创业实践

4

/

/

/

劳动教育实践

1.5

/

/

/

集中实践

25.6

/

/

/

合计

声乐

154.6

2180

1416

764

选修课比例:11.1%

器乐

153.6

2160

1418

742

理论

153.6

2160

1460

700

主讲教师

张志庄,学术带头人,教授,中国音协会员,中国音协钢琴考官,河南省音协会员,河南省钢琴专业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焦作市音协常务副主席,焦作市钢琴学会会长。现从事民族音乐学研究和歌曲作法、钢琴教学。先后整理、发表论文40多篇。1991年创作《园丁园组歌》(王卫国词,张志庄作曲配器)。1993年3月,为焦南监狱创作《希望之声》组歌(张志庄、牛运生词,张志庄作曲配器)(有光盘)。1995年8月出版专著《歌曲写作常识》,2010年出版专著《朱载堉密率方法数据探微》,2013年4月出版专著《张志庄歌曲集》。参编教材3部。

牛延龙,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郑州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喷空”艺术委员会主任,陕西快书委员会会员,中华山东快书委员会会员,中国民乐箜篌委员会会员,现任郑州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尤其是说唱(曲艺)音乐研究,发表核心论文3篇。主持省市级课题5项。创作的曲艺节目先后荣获河南省高校廉政文化作品一等奖、郑州市第四届曲艺大赛一等奖等,作品在校内外演出50余场。将喷空和河南坠子引入学校,成立“曲艺特色班”,立志为中原优秀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秀敏,副教授,河南科技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生导师教工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明德合唱团常任指挥中国音乐学院访问学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会员、河南省优秀教师、省模范教师、郑州市名师、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

主持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项,主持、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22项,公开发表核心论文3篇、4部著作,实用新型专利7项、著作权4项。合唱专业赛事省级以上奖项15项;荣获教学类奖项20余项。

王含光,中共党员,副教授,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钢琴专业委员会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郑州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器乐教研室主任,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先后发表论文20篇,核心期刊一篇,参与省级课题4项,主持完成三项市级课题,参与国家级精品本课程《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一项。参与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音乐美学》一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一项,河南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荣获“郑州科技学院优秀教师”称号;“郑州科技学院优秀党员”称号:“郑州科技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多次指导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指导学生多次获得河南省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

杜娟,副教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中国音乐家协会河南声乐考级评委、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二级钢琴调律师、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高校思政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现担任艺术实践教研室主任,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

曾获河南省民办协会“模范教师”称号。参与河南省廉政文化表演艺术类作品二等奖、河南省第四届“经典诵读”高校教师组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河南省第六届、第七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获二等奖、三等奖;全国美育声乐演唱教师组一等奖、全国美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美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省市级奖项30余项,参与庆祝第31个教师节暨首届河南最美教师颁奖典礼、受邀参加河南省艺术中心“俄罗斯作品音乐会”、省直机关‘喜迎十九大’群众性展演等大型文艺演出。

发表论文数篇,参与完成教育部“十三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一项;省市课题14项;厅级课题多项,公开发表核心学术论文2篇,著作4本。

徐延民,民族男高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流行音乐协会理事,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民族声乐表演与教学专业,先后师从刘世杰老师、李万进教授学习声乐,现任郑州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声乐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声乐教研室副主任。荣获“郑州科技学院优秀教师”称号;“郑州科技学院优秀党员”称号;指导学生参加河南省第六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获二等奖,河南省高校美育案例论文三等奖;河南省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表演类二等奖;河南省第八届专业声乐器乐大赛三等奖。发表论文9篇,北大核心2篇,主持参与完成省、市级课题6项;专著教材三部等。

教学设施

形体实训室:

形体实训室配备:形体教学所需要的把杆、墙面镜、塑胶地面等教学设备,面积适中,适用基本形体训练。

开设实训项目包括:公关礼仪、形体训练、舞蹈训练、芭蕾基训等。

能力培养:培养良好形态的身体练习,同时重视形体的基础知识,从而达到形体美和树立良好的内在气质。

舞蹈实训室:

舞蹈实训室配备:本实训室安装了把杆,墙面配置玻璃镜面,并有优良的音响设备。且形体房面积适中,适用形体训练和所有各类舞蹈教学和训练。

开设实验项目包括: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街舞、芭蕾集训等各类舞蹈的训练。

能力培养:主要培养所有音乐、舞蹈类的学生形体训练达标,能达到相应的舞蹈水平。

电声实训室:

电声实训室配备:架子鼓、电吉他等现代流行音乐演唱、演奏所需的所有乐器,以及优质音响设备数套。

开设实训项目包括:主要着重实践,对现代流行音乐演唱和电声演奏进行基本素质训练。

能力培养:打造现代流行音乐演唱、演奏应具备的、扎实功底的合格人才,使他们成为能唱、能弹、能奏的复合型优秀音乐人。

声乐实训室:

声乐实训室配备:音箱、话筒、钢琴等演唱设备。适用于音表、音教、流行、学前等专业学生学习训练使用。

开设实验项目包括:发声要领、歌唱技巧、以及临场演唱经验等。

能力培养:使学生既具备基本演唱素质、又有一定演唱水平的歌唱人员。

钢琴实训室:

钢琴实训室配备:钢琴。

开设实验项目包括:音乐专业钢琴课程的教学及实训。

能力培养:学生在这里可以学习音乐专业所必修的钢琴课程并通过实践练习来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水平。

数码钢琴实训室:

数码钢琴实训室配备:数码钢琴教学中央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数码电钢琴、电脑、强光拟制型摄像机、多媒体投影等设备。

开设实验项目包括:钢琴集体课程、即兴钢琴伴奏等课程的教学。

能力培养:通过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独奏、合奏、齐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即兴伴奏能力及合作意识。

音乐厅、灯光音响实训室:

音乐厅实训室配备:舞台、灯光音响设备齐全,独立的灯光、音响控制室。可供各专业舞台教学、集训,以及小型演出活动等。

开设实验项目包括:各专业舞台训练、项目教学集训、个人演唱会、个人舞蹈专场、器乐专场等。

能力培养:通过集训、演出使各专业的学生在各自的相应的专业水平上有所提升,并具有相当的舞台演出水平和经验。

合唱实训室:

合唱实训室配备:合唱台以及优质音响设备数套。

开设实训项目包括:主要着重实践,对合唱及合唱指挥基本素质训练。

能力培养:打造合唱应具备的、扎实功底的合格人才,使他们成为能合唱,具备一定合唱指挥技能的复合型优秀音乐人。

曲艺实训室:

曲艺实训室配备:钢琴、多媒体以及音响设备。

开设实验项目包括:各专业的表演基础训练。

能力培养:为各专业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理论扎实、实践过硬的社会可用之人才。

奥尔夫实训室:

奥尔夫实训室设备:钢琴、奥尔夫乐器等设备。

开设实验项目包括: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训练。

能力培养:运用嗓音、肢体律动、奥尔夫乐器演奏、戏剧表演等形式,学生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容与理念,并学会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创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筝乐实训室:

筝乐实训室配备:古筝、钢琴、多媒体等设备

开设实验项目包括:古筝曲目合奏、重奏、独奏的鉴赏及演奏排练。

能力培养:通过对古筝曲目的鉴赏和演奏、排练,全面提高专业学员器乐的演奏专业技能以及台上能演、台下能排能力。

民乐实训室:

民乐实训室配备:二胡、中阮、竹笛、鼓等民族乐器,以及排练专用教室等。

开设实训项目包括:定期授课培训、教师实地指导、器乐舞台演出比赛,外出参加联谊交流等。

能力培养:培养热爱民族乐器,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器乐合奏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各类舞台演奏的专业人才。